
沙永祥
如果投票評選自古揚州群體性競技活動TOP10,端午賽龍舟排第二,還有哪項敢列第一?
揚州賽龍舟活動不僅開展得早,而且開局即樣板,獨領風騷上千年。
第一位為揚州龍舟代言的是大名鼎鼎的駱賓王,“初唐四杰”之一,就是小學課本中那位《詠鵝》的神童。
駱賓王在《揚州看競渡序》中描述盛景:端午的揚子江頭,千舟競發。一時間,鼓樂齊鳴,江山為之沸騰;彩旗齊揚,云日全被遮掩。江岸邊美女如云,粉白黛綠,笑臉盈盈,歌聲清遠,舞姿曼妙……
唯恐自己水平有限,駱賓王呼吁文人們都拿起手中的筆,寫出如宋玉、曹植般的美文,方不辜負如此人間盛景:“凡諸同好,請各賦詩云爾?!?/p>
駱賓王的這篇散文,證明了初唐時期揚州的賽龍舟頗具規模,已經是百姓喜聞樂見、高度參與的端午盛會。不過,“賽龍舟”在唐人的筆下稱為競渡,直到宋代才有此稱呼。
揚州人美、景美、光陰美,再加上美輪美奐的競渡,這位浙江義烏才子賴在揚州不走了,直至協助徐敬業造反兵敗被殺。
建國以后,揚州陸續出土了多艘唐代競渡船,其中一艘1960年出土于施橋,全長13.65米、寬75厘米,船兩頭微翹,以一棵大楠樹干當中刳空而成,是我國出土最早最完整的龍舟之一。
這些出土文物,成為揚州競渡隆盛的實錘。
推動揚州賽龍舟提檔升級走向云端的,是中晚唐的重臣杜亞。
此君于興元初年(784)出任淮南節度使。他為了使龍舟跑得快,命工匠在船底涂上油漆,減少阻力;他讓選手都穿上用油浸泡過的華麗彩衣,即便落水了衣服也不會濕;他不惜重金,在賽道的兩岸建造高大華美的亭臺樓閣,方便登上觀賞。
揚州是帝國第一經濟中心,杜亞不差錢。
有了官方不惜成本的巨大投入,揚州的龍舟賽不火都難,演唱、博彩、雜技等群眾性娛樂活動也隨之繁榮昌盛。
揚州賽事的火爆推動了龍舟運動在全國的生根開花,包括水網不夠發達的北方地區?;适乙膊桓事浜?,唐敬宗下詔淮南節度使王播建造20艘龍舟。大臣張仲方等人極力反對,此舉不僅花費極高,而且純屬玩物喪志,不得已降至10艘。
俗話講“花無三日紅”,歷史上很難有運動持續千年而不衰,可揚州的龍舟賽是例外。
明末清初的傳奇人物張岱,非但文采了得,還稱得上當世“第一玩家”,他在《陶庵夢憶》中記錄了當時瓜洲賽龍舟的場景。文中前段,以排比的手法,生動描述了賽龍舟“怒、悍、絢、節、鍔、危、險”的七種形態,中段記錄了賽事的時間,端午前后長達15天,文末則描寫了人們熱情參與,江上船如蟻附,兩岸人聲鼎沸的觀賽盛景。
玩遍天下的張岱說,瓜洲的龍舟天下第一,“秦淮有燈船無龍船,龍船無瓜洲比,而看龍船無金山寺比”。
還有一點要關注,張岱寫的龍舟賽事是崇禎壬午年,即1642年,距大明滅亡不足兩年。當時華夏兵荒馬亂,揚州天災頻仍,此等形勢下還能如此激情,這項運動的生命力可見一斑。
揚州,龍舟賽事的硬核主場。
清代中前期,由于鹽商的鼎力支持,揚州龍舟賽事延長到18天,增加了戲曲和“搶標”等表演元素,熱鬧程度比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乾隆年間的《揚州畫舫錄》和同治年間的《龍舟競渡圖》均有詳細記述。
揚州地區河網密布,賽事條件得天獨厚,可揚州人更喜歡在長江中劈風斬浪,尤愛瓜洲至金山寺的那段江面。
講段地理知識,從唐至清代中期,金山寺一直在長江中的一個小島上,雖屬鎮江,但與揚州距離更近。古人到金山寺多從瓜洲坐小船前往;而從鎮江往金山寺,江面寬闊,須乘大船才行。
當然,在長江比賽很危險。早在唐寶歷二年(826)五月初三,此處就發生過重大安全事故,三艘參賽龍舟沉沒,150名選手溺水身亡。
但揚州人無懼生死,勇敢依舊。不僅如此,明末張岱所見的賽事還自加險度:“龍頭上一人足倒豎,敁敠其上,取其危;龍尾掛一小兒?!饼堫^上一成人倒立,龍尾上掛一男童,絕對驚險刺激。
“妾家揚子住,便弄廣陵潮”,揚州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祖輩奮斗史就是和大風大浪搏擊的長劇。
清咸豐三年(1853),繁華的揚州城毀于太平軍的戰火,而鹽運制度的改革和運河航道的淤塞,更使揚州發展受到了本質性影響,龍舟賽的舉辦越來越少了。
壓垮賽事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安全事故。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端午,龍舟賽在城南鈔關古運河舉行。眾多觀眾擠上了河邊的運銀船,因聚集一側觀賽,導致船只失衡傾覆,落水傷亡者多達二百余人。
鑒于教訓慘痛,有關部門決定徹底停辦,風云華夏千余年的揚州端午賽龍舟從此畫上了句號。
這些年,揚州一些地方偶爾舉辦龍舟賽事,但難見“鼓吹沸于江山,綺羅蔽于云日”的盛況。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揚州深潛大運河中心成立,以其優質的賽道、秀美的風景、專業的配套以及大運河深厚的文化底蘊,被稱為“亞洲最美賽道”。2023年“全球運河賽艇穿越行動”,就在這里啟航。深潛中心的建立,既是基于揚州人歷史上不畏風浪、所向披靡的龍舟精神,更是為了喚起新時代揚州人的龍舟精神。
作者簡介:
業余鉆故紙堆,寫新文章。著有《揚州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