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伯宏
先說一樁事。前幾日,與幾位同志到景區景點調研,偶遇一對蘇州大學退休的教授伉儷。老先生、老夫人十分健談,盛贊景區是“國內少見的集齊山、水、湖、林、田、路、村、城全要素的勝地”。我們循機攀談,老先生、老夫人看了哪些景點???吃在哪?住在哪?細聊之下,我們感到頗為震動:教授伉儷每年來揚州兩三次,每次游玩一個多星期,粗摸估算他倆一周深度旅游產生的消費,竟然遠多于部分一日游的中小型旅行團。
教授伉儷此般高質量、消費能力強的長住游客,不正是我們從觀光景區向休閑度假景區轉變而煞費苦心尋找的目標客群么?如此“呱呱叫”的游客求之而不得,景區如何方能大批量、可復制地吸引此類客群愿意來、留得住、體驗好,提升此類中高端游客過夜比例、駐留時間、消費潛能?
近日,市委主要領導指出,揚州要樹立一流目標,不能有居中思維,全力以赴奮爭一流,向第一看齊、向一等看齊。市委這一要求,“進軍動員”意味濃厚。景區文旅融合尤其要“打開”,徹底摒棄“人山人海吃紅利,圈山圈水收門票”的舊模式和“一味追求游客數量簡單增長”的老套路,以變革之力破除瓶頸制約,以創新之策開啟發展新局。
“打開”景區,將隱性文化轉變成顯性效益不是易事,首先景區景點的“時間鏈路”亟需進一步“打開”。
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瘦西湖,是揚州的名片,也是底色。瘦西湖景區白天接待能力受限,如何借助夜游經濟獲取更大的發展?2021年,隨著夜游、夜市、夜演“夜文化”三部曲的打造,一條“瘦西湖之夜”精品夜游線路業已成型,從根本上轉變以往白天游瘦西湖的單一模式,也讓我們嘗到了甜頭。今年,個園“花式”夜游、何園“寄嘯于心”夜演等活動將隆重登場,通過延長游客游覽時間,衍生“夜經濟”效益。
效益上來了,夠不夠?不夠!“破除居中思維”要求我們必須弘揚首創精神,鼓勵景點單位、旅游企業、旅游行業“出風頭”“爭一流”。對此,還需要窮盡式思考,圍繞“白+黑”全天候暢享、“食+住”多業態發展、“陸+水”全范圍覆蓋,進一步拉長產業鏈、產品鏈、價值鏈,加快環瘦西湖、北護城河酒店集群建設,沿長春路打造全國首個黑珍珠餐廳一條街,做精做火古運河水上游覽線,形成景區自有文旅IP的消費閉環,進而帶動整體高質量發展。
延長時間之外,還要拓展空間,“打開”景區景點的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譬如,瘦西湖的大草坪、宋夾城的林下空間、茱萸灣的生態樹林等,如何“打開”這些空間,植入一些新業態、新場景,拓展文旅融合增量,值得深思。物理空間之外,景區十多個景點,規?;虼蠡蛐?,距離或遠或近,如何“大小融合”、空間互補、協同發展,以消費需求為出發點形成“一股氣”,貫穿打通景區心理共情場域,從這個角度看,如何“打開”景區心理空間同樣值得深思。
誠然,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景區各個景點基礎不同、情況不同,發展的思路必然有所差異。但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所有的景點,最終要“打開”的還是思維尺度。
景區曾有景點推出兩天聯票,景點默認是自然日兩天,但有游客認為應該按48小時計算更合理。景點最后從善如流,根據游客的建議,在系統后臺進行相應修改。這件事其實沒有起什么“波瀾”,但細節處見真章,我們的“客戶思維”“換位思考”是不是還是少那么一點點?這個“一點點”恰是“破除居中思維”所要摒棄的。
在揚州,人人都說景區一副“好牌”在手:海量旅游資源,核心城市地段,卓越生態環境……不過,倘若沉醉于“家底”不思進取,優勢將難以保持,聲名也將迅速消弭。
發展給人民以自尊,發展給人民以自信,我們所有人都是景區的事業“合伙人”。揚州有“慢生活”,更有“快發展”?!翱彀l展”中,人們方能享受“慢生活”。沒有“快發展”,沒有永爭第一的霸氣與激情,也不可能有可持續、高質量的“慢生活”。揚州的“慢生活”與“快發展”邏輯并行不悖、反倒相得益彰。今年是“發力奮進年”,市委市政府旗幟鮮明提出“破除居中思維”,如何找準發展新方向、形成發展新動能,考驗我們的視野與能力。
“破除居中思維”,如同重錘響鼓般直擊人心。不“打開”景區,就是小富即安,就是小成即滿?!按蜷_”景區,“打開”思維,處理好景與城、產與城、人與城的關系,不斷增強發展韌性,提升區域能級,才能在比學標桿的過程中成為別人的標桿,在趕超榜樣的過程中成為別人的榜樣。
作者簡介:
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